心脏,位于身体胸腔中位偏左下方,与肺、横膈膜等器官组织是“邻居”,心脏体积像我们的拳头一般大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动力泵”,通过泵送和回收血液,实现人体代谢、合成和血压稳定、体温正常等功能。在古代,有“养心就是养命”的说法,到了现代,人们对心脏的重要性认识,集中在两句话:
心脏是核心器官——心脏停跳意味着生命终结。
心脏问题无小事——任何有关心脏的风吹草动都要重视。

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出厂”的心脏都是健康的,随着时间推移,加上生活饮食习惯、遗传因素、工作压力、情绪波动、职业环境等因素影响,一些人的心脏开始慢慢出现问题,需要及时诊治。
如何探查出心脏问题?目前临床主要有三种手段: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脏冠状动脉造影(简称心脏造影/冠脉造影)。
不少人搞不清3种检查方式的区别,有时还对医生连续开出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有想法——认为是过度检查。所以有必要认真了解这3种心脏检查形式的区别。
可以用比喻的方式来增强形象性和感受度:首先,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脏造影,都是心脏隐患问题的“照妖镜”,能及时发现心脏异常和病变的蛛丝马迹,能准确找到病变主要部位,这是现代医学技术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我们的心脏,如同一套“两室两厅”的房子,包括左右心房、左右心室。房子墙壁就是“心肌”,门窗就是“瓣膜”,电路就是“心脏电信号”,水管就是各条连接心脏的“血管”。
如果心脏扩大,就要找墙壁问题;如果瓣膜异常,就要查门窗;一旦心律失常,通常是查心电图;如果水管堵塞或水流变小,就是心梗。
所以,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脏造影,这三种主要检查方式分别简述如下:
1、心电图,检查房子的电路情况,主要用于诊断心律不齐、早搏、急性心梗等问题。
这种检查是十分普遍的项目,包括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心电图三种,常规心电图是民众最熟悉、接触最多的项目。

心电图用于检查心脏电活动规律,它可记录人体正常的心脏电活动,帮助诊断心律失常,可判断用药或代谢变化对心脏的影响,而且能诊断心脏肥厚、有无扩大等问题。
常规心电图非常普及,任何正规医疗机构都可实施,检查快捷直观,心脏有异常,可通过心电活动第一时间反映出来,但缺点是仅能查探短时间内的心电活动,最多一分钟左右,问题是大部分患者心脏病发作没有任何征兆,发病没有明显规律,所以常规心电图不一定能查出来。
因此动态心电图就应运而生,它能24小时连续记录心电信号,提高检出率。现在,针对高危的心脏病患者,还有运动平板心电图。

2、心脏彩超,查探房子结构,相当于检查心脏大小、内部结构、心跳及血流情况。
当一些心脏类疾病发作时,心电活动没有波动,但会表现出收缩乏力、心脏瓣膜无法闭实等,要通过心脏超声检查才能发现。心脏彩超就是医生的“称职工具”,不会对心脏和身体带来任何不良作用。
心脏彩超,可系统评估心脏功能,诊断各种心肌病、心包疾病,诊断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问题等,而且对患者要求很宽松,无需禁食。但有时会误诊,如患者严重肥胖、严重肺气肿、胸廓畸形等情况下,心脏被遮盖,医生就看不准了,另外心律失常问题也不适用。

3、心脏造影,检查房子水路,是诊断冠心病常用、高效的办法,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心脏造影属于微创介入类手术,医生先在患者手腕桡动脉或大腿股动脉处开个小口子,用一根导管沿着入口延伸到心脏冠状动脉开口处,再把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那么冠状动脉内部形态及血流状况就显示出来了,能准确查探冠脉狭窄、斑块的部位、范围、影响程度等。
心脏造影属于有创检查,要住院,总体费用不低,在检查前要搞清患者血小板含量和凝血功能,搞清有无对碘过敏的情况,因为造影剂含碘。

心电图——查的是电路通不通,有没有断路漏电问题。
心脏彩超——查看房子结构,墙体是否结实,门窗是否严实。
心脏造影——查的是水管有无堵塞,有无锈蚀,是否要疏通。
从价格上看,常规心电图一般要20—50元,动态心电图或运动心电图250—450元左右;心脏彩超一般200—300元,如果是高端超声仪器,价格更高一些;心脏造影一般在3000—6000元左右,如果用进口造影剂、导管等,费用可能更高。

总的来看,收费不同,主要是受设备类型、设备精度、高值耗材、附加治疗、医院等级的影响较大。
心脏问题不是小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最适合的检查方式,而且有时可能要用多种手段联合检查。一定要记住:早发现、早重视、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