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阅读
  • 1回复

[奇观]河南省科技馆新馆 / 同济院麟和建筑工作室[4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4444
金币
478347
道行
2004
原创
2431
奖券
3095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31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1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0小时前


© 章鱼建筑摄影工作室章勇

© 章鱼建筑摄影工作室章勇

© 是然建筑摄影 苏圣亮

© 是然建筑摄影 苏圣亮

© 是然建筑摄影 苏圣亮

© 是然建筑摄影 苏圣亮

© 是然建筑摄影 苏圣亮
中原大地亘古弥新,科技人文星汉璀璨。河南省科技馆新馆汲取“河洛文化”灵感,宛如黄河与洛河交汇形成的自然造型,大气舒展、浑若天成;又如飞鸟振翅,以强烈的文化与科技感“展翼中原”。

▲主入口视角© 是然建筑摄影 苏圣亮

▲主门厅© 是然建筑摄影 苏圣亮
河南省科技馆新馆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白沙象湖规划区,由科技馆、自然馆与天文馆三馆合一,是河南省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公益性项目,也是国内最大规模的科技馆之一。

▲区位图© 同济院麟和建筑工作室

▲形体与水陆格局© 是然建筑摄影 苏圣亮
设计源于建筑环境前沿技术的转化,建筑被当作一个“环境智能建造”样本,总体格局、形态、系统来自环境风能流动与响应的精准塑形,建筑形态最大化契合场地风场;大 尺度复合空间形态,强化建筑性能与建构的整体性;如同巴克敏斯特·富勒提出的“能量高效的环境控制装置”, 项目旨在以更少的材料、能量以及更有效的环境控制,塑造一个具有环境智能响应特征的建筑。建筑整体按照绿色三星设计、建造与运营。

▲草图© 同济院麟和建筑工作室

▲主入口建筑形态与景观© 是然建筑摄影 苏圣亮

▲入口水景与幕墙© 是然建筑摄影 苏圣亮
项目场地处于三角形态的复杂城市场地环境之中,东侧为象湖、西侧为引黄干渠、南侧为连接郑州与开封的交通主干道和城市轻轨线。整体规划是对城市大 尺度场景和复杂场地的精准分析和响应:建筑布局采用三叉分形,呼应面向郑州、开封和未来城市中心三个方向的空间方位;建筑形态精准契合场地风场,成为环境能量流动、引导与捕获的空间塑形,形成最优化场地风流环境通风与舒适性能。项目关注气候韧性设计,地下空间整体与场地整体抬升形成3米台地,成功规避城市水灾考验。总体设计提出“馆园一体”理念,科技馆和圭表塔一横一纵,形成入口广场、科技馆、室外展场,最终收于圭表塔的空间主轴;面对象湖则形成多层次错落场地形态,建筑绵延展开于湖畔。顺应建筑布局构建不同主题的广场、花园和路径,如同磁力线环绕建筑,内外交融、立体丰富。

▲建筑轴测分析图©同济院麟和建筑工作室

▲象湖视角雪景© 章鱼建筑摄影工作室 章勇

▲主入口雪景© 章鱼建筑摄影工作室 章勇
建筑近3000平方米的巨构中庭是空间集散、组织和体验的核心,围绕中庭空间形成动态连续的空间叙事;建筑内部空间来源于“天体运行”的宏阔想象,采用三层大跨度异型钢桁架连廊;不同层面的公共平台穿插、错落和连接,强烈的空间流动感和视角变幻强化整体体验,形成了如天体运行般精密复合的有机系统。球体影院形成科技馆中庭“空间之眼”,是全国最大的室内球幕影院,形成科技馆中央大厅的视觉焦点。


▲序厅© 是然建筑摄影 苏圣亮

▲中央大厅休息区© 是然建筑摄影 苏圣亮


▲序厅与球幕影院© 是然建筑摄影 苏圣亮
建筑功能包括主体部分和场地花园之下的大型车库两大部分。近20个大型展馆以“自然、天文、智能”为核心理念,围绕中庭空间三翼展开,主要功能区分为四层:一层与局部夹层为学术交流区、特效影院区(局部降至地下一层)与儿童探索展区;二层为智慧人类展区、自然生态展区、野生动物展区和球幕影院入口层;三层为科学奥秘展区、创新行动展区、军事航天展区、魅力中原展区和咖啡厅;四层为行政办公、业务研究用房和公众餐厅;地下一层为影院、后勤设备、库房与大型停车区。

▲科技馆流线分析图© 同济院麟和建筑工作室

▲三层公共休息区© 是然建筑摄影 苏圣亮
建筑形态设计遵循“形随流定”法则,建筑采用大 尺度空间三维塑形。结合环境参数化技术平台进行的模拟验证,有效利用自然能量,从根本上趋利避害、促进通风、降低能耗;中庭空间通过热力学烟囱,实现过渡季节的自然通风控制。阳极氧化铝板表皮根据不同功能需求调整开窗率控制光线,展现建筑整体律动形态;建筑整体结合风洞实验优化表面受力模型,3D打印的刚体模型设660个风压测点,以312次/秒的扫描测定每个点的时空脉动特性,以此对建筑形态与表皮进行精准风压调试与风流引导。

▲不同季节风环境cfd模拟分析图© 同济院麟和建筑工作室

▲风洞实验© 同济院麟和建筑工作室

▲建筑形体与地景© 是然建筑摄影 苏圣亮
面对大跨度、高复合、首创性技术挑战,项目全过程运用BIM技术和3D实景扫描技术,实现超大空间与复杂三维幕墙精益建造。双层铝板幕墙采用参数化设计实现超大规模鱼鳞状立面的分格纹理和自由曲面;为实现超大空间扭转钢结构建造,采用含方钢套筒独立柱的钢框架结构,中庭采用三层80米大跨度钢桁架连廊;采用项目设计及施工全程BIM模型,展现高度的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组织效能。

▲建筑外表皮幕墙层次分析图© 同济院麟和建筑工作室


▲幕墙细节© 章鱼建筑摄影工作室 章勇

▲幕墙光影细节© 是然建筑摄影 苏圣亮
河南省科技馆新馆获得上海市勘察设计公共建筑一等奖、华夏建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河南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建筑设计)一等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等奖项。项目投入使用一年以来,已接待近650万游客参观,最高日接待游客2.7万人,成为备受关注的展现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科技地标。

▲象湖视角夜景© 是然建筑摄影 苏圣亮

▲主入口广场夜景© 是然建筑摄影 苏圣亮

▲杨桥干渠视角夜景© 是然建筑摄影 苏圣亮

▲西侧鸟瞰夜景© 是然建筑摄影 苏圣亮

▲东侧鸟瞰夜景© 是然建筑摄影 苏圣亮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同济院麟和建筑工作室

▲地下一层平面图© 同济院麟和建筑工作室

▲一层平面图©同济院麟和建筑工作室

▲二层平面图© 同济院麟和建筑工作室

▲三层平面图© 同济院麟和建筑工作室

▲四层平面图© 同济院麟和建筑工作室
▲立面图© 同济院麟和建筑工作室


▲剖面图© 同济院麟和建筑工作室

▲细部© 同济院麟和建筑工作室
项目名称:河南省科技馆新馆
项目类型:展览建筑
设计方: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麟和建筑工作室
项目设计:2016
完成年份:2024
项目负责人:李麟学,任力之
建筑/室内/景观设计:李麟学、周凯锋、刘旸、单云翔、姜咏茜、王彦雯、焦岩、郭乾立、叶心成、吴雨末、吴琦、孔明姝、倪润尔、吴文静、胡家梁、钱韧、张琪、张栩、黄宏斌、陆庆海、金鑫
结构设计:虞终军、阮永辉、卓杰、王宝通、张帅、孙华华、焉宇飞、何礼东
给排水设计:刘瑾、顾松明、周璀巍
暖通设计:沈雪峰、顾勇、黎波、安玉松、季汪艇、张晓磊、朱卫华、詹光毅
电气设计:孙峰、王昌、叶兴、刘昱、张杰栋、邴赫亮、金海
基坑设计:姜文辉、刘纪坤
绿建三星设计:汪铮、刘冰韵、郑晓薇、唐澄宇、王莹珺、李晓璐、李冬梅
BIM设计:刘建 陈烨
标识设计:Hopesun Design沈浩鹏平面设计有限公司
概算顾问:杨伟鸣、陈婷婷
风洞试验顾问:全涌
室内顾问:上海同济建筑室内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景观顾问:上海维亚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幕墙顾问:上海易旋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泛光顾问:栋梁国际照明设计(北京)中心有限公司
弱电智能化顾问:上海驿胜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声学顾问:上海市声学学会
人防顾问:郑州市人防工程设计研究院
交通顾问:上海利文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白沙象湖规划区郑开大道100号
摄影版权:©是然摄影 苏圣亮、©章鱼建筑摄影工作室 章勇
客户:河南省科学技术馆
材料:阳极氧化铝板,铝结构,环氧磨石地坪
品牌:阳极氧化铝板——上海安美特铝业有限公司,铝结构——上海通正铝合金结构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环氧磨石地坪——嘉宝莉地坪材料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4444
金币
478347
道行
2004
原创
2431
奖券
3095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31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1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0小时前
河南省科技馆新馆:中原大地上的科技与文化地标

一、设计理念与建筑形态
河南省科技馆新馆的设计灵感源自深厚的“河洛文化”意象,建筑形态宛如黄河与洛河自然交汇形成的天然造型,既象征着中原文化的源远流长,又如展翅雄鹰或飞机螺旋桨,寓意“河南腾飞、中原崛起”。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赋予建筑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将文化符号与现代科技感完美融合。

建筑整体布局采用“馆塔相映,一轴四园”的格局,主场馆与圭表塔相互呼应,形成跨越杨桥干渠的空间轴线。主体场馆建筑面积达10.5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04万平方米,是近年来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科技馆,也是河南省单体投资最大的民生工程。其外立面采用双层阳极氧化铝板,共计37700多块,不仅提升了建筑的光环境和热工性能,更实现了绿色生态的建筑设计理念。

二、核心功能与展教特色
1. 常设展厅与主题展区
新馆围绕“智慧·创新·梦想”的展教主题,设置了8个常设展厅:
- 宇宙天文展厅:通过沉浸式体验展现浩瀚宇宙与深邃天文知识,配备全国最大的室内球幕影院(直径23米,301个座位),让观众仿佛置身苍穹。
- 动物家园展厅:展出美国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主席肯尼斯·贝林先生捐赠的400多件珍稀野生动物标本,采用沉浸式、立体化和情境再现手法,复原北美针叶林、南美雨林、非洲稀树草原等场景,引发公众对自然的敬畏与保护意识。
- 童梦乐园展厅:面向0-7岁儿童,提供全感官、快乐趣味的体验环境,是孩子们动手实践、放飞想象的乐园。
- 创享空间展厅:采用STEAM教育模式,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提供创客教育与共享科学空间。
- 探索发现展厅:展示科学世界的美妙与神奇,通过互动展品让公众感悟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 智慧人类展厅:以“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为脉络,展现人类发展的历程与文明智慧。
- 交通天地展厅:展示各类交通工具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启发公众对未来交通的畅想。
- 人工智能展厅:围绕AI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展示人工智能在生活、医疗等领域的成就与挑战。

2. 特效影院与配套设施
新馆拥有4个特效影院:
- 球幕影院:直径23米,301座,提供360度全景视觉体验。
- 巨幕影院:屏幕尺寸26×14米,600座,带来震撼的视听效果。
- 4D影院与飞行影院:通过动感座椅、环境特效等增强沉浸感。

此外,还设有学术交流区、创新教育区、天文观测台、星空餐厅、贝林商店等配套设施,满足多元化需求。

三、建设历程与运营模式
1. 建设历程
河南省科技馆新馆于2019年元旦开工建设,2021年6月主体工程完工。其建设过程采用了创新的“边建设边试压、边试压边提升”模式。2023年1月25日首次面向公众试运行,在近两年的试运行期间,累计接待超420万名观众,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2.5万人次。2024年11月12日正式开馆,并在开馆月推出一系列惠民活动,如特效影院一元观影、拍照打卡送限量明信片等。

2. 运营模式
新馆坚持公益属性,实行免费开放(部分特效影院及特殊活动可能收费)。开放时间为每周三至周日9:30-17:00(上午场9:30-13:00,下午场13:30-17:00,午间不清场),需提前2天通过河南省科技馆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实名预约。这种模式确保了观众有序参观,并通过持续优化约票系统、增加电子导览和志愿者数量等方式提升服务质量。

四、技术创新与绿色理念
1. 环境智能建造
建筑被当作“环境智能建造”样本,形态设计基于环境风能流动与响应的精准塑形。通过风洞实验(3D打印刚体模型设660个风压测点)优化表面受力模型,并结合CFD模拟分析不同季节风环境,实现自然通风控制和能耗降低。中庭空间通过热力学烟囱效应,在过渡季节实现自然通风。

2. 绿色建筑标准
项目按照绿色三星标准设计、建造与运营。双层阳极氧化铝板表皮可根据功能需求调整开窗率控制光线;地下空间整体抬升3米台地,有效规避城市水灾风险;BIM技术和3D实景扫描技术贯穿全过程,实现超大空间与复杂三维幕墙的精益建造。

五、社会影响与荣誉
河南省科技馆新馆自试运行以来便成为河南文旅新地标和展示创新形象的重要窗口。截至2025年10月(投入使用一年多),已接待近650万游客参观,最高日接待游客2.7万人次。其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展教内容赢得了广泛赞誉,并荣获多项大奖:
- 上海市勘察设计公共建筑一等奖
- 华夏建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河南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建筑设计)一等奖
- 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六、近期活动亮点
- 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2025年4月,“紫丁香二号纳卫星”在科技馆展出,这颗由大学生团队研发的微型卫星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为航天科普的重要载体。
- 科学之夜:定期举办科学市集、科学课程作品展和机器人互动体验等活动,构建开放鲜活的科普空间。
- 专题展览:如“丝绸之路·黄河:巩县石窟”摄影艺术展等跨界展览,将科技与文化艺术深度融合。

总结
河南省科技馆新馆不仅是一座展示科技魅力的殿堂,更是中原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的象征。其融合了先进的设计理念、丰富的展教内容和创新的运营模式,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同时,也成为郑州乃至河南的一张亮丽名片。随着持续的优化升级和特色活动的开展,这座“三馆合一”的复合型科技馆必将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普事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