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阅读
  • 2回复

[奇观]日本大阪福祉设施新作:一座为障碍人士设计的工作与社区共融空间[4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9667
金币
442244
道行
2004
原创
2428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235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2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4小时前

由日本建筑事务所A Nomad Sub 与纳米建筑(nanometer architecture)联合设计的“PALETTE 持续就业工作区位于大阪市淀川区,是一座为智力障碍人士提供 型持续就业支持服务的综合设施。项目总面积约 860 平方米,设计以场所的归属感为核心,致力于尊重每一位使用者的个性,并融合工作与社区的多重功能。

项目所在区域为大阪传统的制造业聚集地,遍布小型工厂与作坊。建筑外观呼应周边景观,以三维堆叠的小厂房形态呈现,主立面采用扩张金属板包覆,使建筑显现出轻盈、半透明的体量感,仿佛被云雾环绕,既保持工业语境,又体现出社会服务设施应有的开放性与亲和力。

建筑结构采用钢框架与标准柱梁体系受当地法规对层高的限制,设计无法通过抬高楼板隐藏机电系统,因此顶棚采用斜坡构造,并以金属网替代传统天花,形成一种薄而有姿的覆盖层。这种云朵式顶棚在不同光照与视角下呈现出透明或半隐状态,既为空间带来通透感,也具备可操作性,可悬挂照明、作品或工具,增强空间适应性与功能性。

内部空间布局考虑到不同使用者的行为偏好,不是单一的开放式办公室,而是结合共处私密需求:一半区域为开放式工作桌,适合交流与协作,另一半则为隔断式小舱,提供更安静、封闭的工作环境。此举回应了旧设施中存在的高喊声干扰、隔板堆积等不适感,试图以空间策略优化工作氛围与心理感受。

功能方面,PALETTE 远不止是一个工作场所建筑内设有多个工作坊,包括糖果制作、陶艺、丝网印刷与艺术创作等,同时配备展厅、咖啡厅与商店空间,用于展示使用者作品、接待访客,并促进社区互动。项目通过这些复合功能,强化了劳动+创作+社交的复合性定位,将空间从传统支持型作业所转化为更具公共性与创造力的平台。

在感知层面,金属网既是立面材料,也是光影与视觉的界面。设计师赋予空间细腻的语言,例如用富有情感色彩的名字命名室内房间,而非冷漠编号,以唤起使用者的亲近感与归属感。金属网面从不同距离或角度观察呈现出不同的透明度,这种模糊性正体现了身份、隐私与表达之间的张力。

PALETTE 并未以符号化方式标榜自身的特殊性,而是通过柔性材料、可变空间与低调姿态,回应了每一个人如何在空间中找到自己的深层命题。它在满足福祉与就业支持的基础上,也成为一处推动社区共融与日常美学的公共实验场。

图片:Takumi Ota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9667
金币
442244
道行
2004
原创
2428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235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2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4小时前
PALETTE 持续就业工作区:融合工作与社区的创新设计

PALETTE 持续就业工作区位于大阪市淀川区,是由日本建筑事务所A Nomad Sub与纳米建筑(nanometer architecture)联合设计的一座综合设施。该项目总面积约860平方米,旨在为智力障碍人士提供B型持续就业支持服务。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场所的归属感”,致力于尊重每一位使用者的个性,并融合工作与社区的多重功能。

项目背景与设计理念

项目所在区域为大阪传统的制造业聚集地,遍布小型工厂与作坊。建筑外观呼应周边景观,以三维堆叠的“小厂房”形态呈现,主立面采用扩张金属板包覆,使建筑显现出轻盈、半透明的体量感,仿佛被云雾环绕。这种设计既保持了工业语境,又体现出社会服务设施应有的开放性与亲和力。

建筑结构与材料

建筑结构采用钢框架与标准柱梁体系,受当地法规对层高的限制,设计无法通过抬高楼板隐藏机电系统。因此,顶棚采用斜坡构造,并以金属网替代传统天花,形成一种“薄而有姿”的覆盖层。这种“云朵式”顶棚在不同光照与视角下呈现出透明或半隐状态,既为空间带来通透感,也具备可操作性,可悬挂照明、作品或工具,增强空间适应性与功能性。

内部空间布局

内部空间布局考虑到不同使用者的行为偏好,不是单一的开放式办公室,而是结合“共处”与“私密”需求:一半区域为开放式工作桌,适合交流与协作,另一半则为隔断式小舱,提供更安静、封闭的工作环境。此举回应了旧设施中存在的高喊声干扰、隔板堆积等不适感,试图以空间策略优化工作氛围与心理感受。

功能复合性

PALETTE远不止是一个工作场所,建筑内设有多个工作坊,包括糖果制作、陶艺、丝网印刷与艺术创作等,同时配备展厅、咖啡厅与商店空间,用于展示使用者作品、接待访客,并促进社区互动。项目通过这些复合功能,强化了“劳动+创作+社交”的复合性定位,将空间从传统“支持型作业所”转化为更具公共性与创造力的平台。

感知层面的设计

在感知层面,金属网既是立面材料,也是光影与视觉的界面。设计师赋予空间细腻的语言,例如用富有情感色彩的名字命名室内房间,而非冷漠编号,以唤起使用者的亲近感与归属感。金属网面从不同距离或角度观察呈现出不同的透明度,这种模糊性正体现了身份、隐私与表达之间的张力。

结语

PALETTE并未以符号化方式标榜自身的特殊性,而是通过柔性材料、可变空间与低调姿态,回应了“每一个人如何在空间中找到自己”的深层命题。它在满足福祉与就业支持的基础上,也成为一处推动社区共融与日常美学的公共实验场。

图片:Takumi Ota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7056
金币
388604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6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73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2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3小时前
以下基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核心理念与国际实践趋势,结合中国当前的无障碍发展经验,对大阪福祉设施的设计方向及社会价值进行解析:

一、项目核心价值:从“隔离”到“共融”的无障碍革新
工作-社区一体化设计

参考长沙五一商圈打造“城市窗口”示范区的理念,该项目或将工作场景嵌入社区,消除残障人士通勤障碍,实现“家门口就业”。
结合昌江县对养老机构无障碍环境的优化经验,设施可能整合生活服务(康复护理、休闲社交),形成多功能复合空间。
科技赋能无障碍体验

呼应中国推进“信息无障碍”的实践,设施或引入智能导览、语音交互系统,弥补传统物理无障碍的局限。
如长沙方案中强调的“科技助残”,空间可能配备自适应办公设备、远程协作工具,拓展残障人士职业能力边界。
二、中国实践提供的优化启示
源头设计管控

需效仿昌江县“五同步”机制(规划/设计/施工/验收/交付),在建筑初期融入无障碍动线、触觉导引、紧急呼叫系统等细节。
避免长沙调研中发现的“盲道被占”“轮椅绕行”等问题,需预留设备维护通道及应急管理方案。
包容性社会参与

借鉴中国“无障碍城市”理念,设施可开放部分区域供公众使用(如无障碍图书馆、社区课堂),促进非残障人士理解共情。
参考湖南省残联联动社会组织的模式,引入企业合作开发职业培训项目,提升残障者就业竞争力。
三、全球视野下的标杆意义
人权保障实践:如中国在联合国推动的《无障碍建设决议》所述,该项目体现“平等参与权”从理念到空间的落地。
老龄化应对样本:结合斯洛文尼亚大使提到的“人口结构挑战”,设施可为老年障碍者提供“适老化-无障碍”双兼容范本。
南南合作接口:响应南非提出的“可负担技术转移”需求,项目可探索低成本无障碍解决方案(如3D打印扶手、简易坡道),惠及发展中国家。
结语:共融空间的未来方向
大阪项目若能将长沙的“窗口示范”目标、中国的数字盲道技术、昌江的源头管控机制4与国际人权理念3融合,有望成为亚太区无障碍创新的标杆。其核心价值不仅是建造一座设施,更是重构“障碍人士-社区-职场”三位一体的社会生态。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