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阅读
  • 1回复

[数码讨论]游戏经验开启网络文学“升级”之路[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785
金币
544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98
斑龄
198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478(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0:18


基于游戏经验的网络文学深受用户喜欢,也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深海余烬》《十日终焉》均入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2024网络文学影响力榜网络小说榜。
网络文学以“任务—结算”模式为叙事根基
  电子游戏对网络文学的影响是持续而深入的,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作者、读者和研究者清晰地意识到。这种影响几乎从网络文学诞生的时刻就开始了。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网络文学借用电子游戏的升级机制与任务模式,创造了“打怪升级换地图”的“升级文”叙事结构。到2010年前后,《斗破苍穹》《斗罗大陆》等一批有巨大影响力的“升级文”经典作品诞生,标志着“升级文”叙事结构的彻底成熟。
  所谓“打怪升级换地图”,是一种借鉴自角色扮演游戏的叙事结构,其基本故事线索是主人公努力修炼,通过不断打败更强的敌人(“打怪”)持续提升自己的实力(“升级”),直到成为其所处区域内的最强者,然后前往另一个区域(“换地图”),继续重复“打怪升级”的过程。“打怪升级换地图”的本质是“任务—结算”模式,这也是电子游戏的基本叙事单元。在电子游戏中,它表现为玩家接受任务、完成任务,依据任务的难度和完成情况获得相应奖励,这些奖励一般体现为玩家角色的数值成长。在网络文学中,“任务—结算”模式则体现为主人公主动或被动地拥有了一个短期目标,在努力完成这一目标后获得相应成长。之所以说相比于“打怪升级换地图”,“任务—结算”模式才是对“升级文”叙事结构更本质、更准确的描述,是因为“任务—结算”模式有很强的延展性,主人公的任何人生经历都可以被纳入“任务—结算”的叙事框架之中,未必非要一直“打怪”。被纳入“任务—结算”框架后,这段人生经历就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情节单元,同时,因为“任务”结束后,“结算”给主人公的奖励总体现为主人公的实力提升,所以这个相对独立的情节单元又总是可以被安置在主人公“升级”的故事主线中,而不至于离题。
  尽管在今天看来,典型“升级文”中简单、线性的“任务—结算”模式略显粗暴,重复性太强,容易引发厌倦,但对于网络文学的发展而言,这一叙事框架的确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区别于以纸媒印刷出版为主要媒介的现代长篇小说,网络文学依靠在线阅读、订阅付费获得收入,因而网络文学的长度不再受书籍厚度的限制。在商业文学网站连载的男频(以男性为主角和读者群体)网络小说的篇幅常在300万字上下。按照现代长篇小说的叙事结构,创作一部情节连贯完整的数百万字的超长篇作品是非常困难的,而“任务—结算”模式以主人公的“升级”为主轴,将漫长的故事拆分为许多彼此连缀而又相对独立的短情节单元,则恰恰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极大降低了超长篇网络文学作品的创作难度。超长篇的巨大体量带来庞大的情节容量、详细刻画世界观的充足空间,以及一种量的积累所营造的恢宏感,这些都构成网络文学区别于此前文学的独特优势,而在这一优势的确立过程中,来自电子游戏的“任务—结算”模式厥功至伟。
  今天的几乎所有超长篇网络文学作品,都以“任务—结算”模式为其叙事根基,在此之上创造各式各样的变体,以丰富叙事内容、增强叙事体验。可以说,有了成熟的“任务—结算”模式,网络文学才开始建立自己的结构意识:如何划分一部作品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作品前期相对整齐的“任务—结算”模式如何在中后期发生改变,为读者带来新鲜感?如何将揭示作品世界观真相的目标分散在各个情节单元之中,从而实现大后期的线索交汇与情节高潮?如何对情节单元进行调整,以避免单调感和机械感?较小、较简单的情节单元与较大、较复杂的情节单元如何穿插排列以营造良好的叙事节奏?伴随网络文学的发展,“任务—结算”这一基础的情节结构模式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变体,网络文学的叙事技巧便以这样的方式发展起来。
电子游戏是网络文学完成媒介转型的重要资源
  网络文学之所以深受电子游戏叙事经验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网络文学的作者与读者普遍具有游玩电子游戏的经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电子游戏是一种更彻底地诞生于数码媒介中的文艺体裁,因而更鲜明地体现出数码媒介的底层逻辑。网络文学的诞生和发展过程,其实也是文学这一古老的文艺体裁从纸媒转向数码媒介的媒介转型过程。而媒介转型绝非像将印在纸上的小说录入电脑中,或者读者从看纸书变为看电子书这么简单。媒介的变化会深刻影响文艺作品的结构、风格与想象力,也就是说,文学要完成其数码媒介转型,要将前数码时代的文学资源引渡到数码时代,是必须依托于数码时代的媒介经验与文艺想象力的。而电子游戏恰恰成为网络文学完成其媒介转型过程的重要资源,网络文学通过向电子游戏学习,获得了它的数码媒介属性。事实上也不仅是网络文学的媒介转型受益于电子游戏,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网剧、网络动画、网络漫画等各类网络文艺形式,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电子游戏的影响。
  电子游戏所体现出的数码媒介的底层逻辑,集中体现在“数值化”与“数据库化”这两个维度上,这两个特征也都在网络文学的创作中得到体现。
  尽管我们可以将“升级文”中主人公的“升级”描述为实力变强、角色成长,但说到底,“升级”的真正含义就是数值提升,“升级文”将一种为天地万物赋值的想象力和世界架构方式引入网络文学之中。如果我们对此进行进一步追溯,则在成熟的玄幻修仙“升级文”出现之前,率先出现的是一股“网游文”的潮流,其基本情节模式是现实世界的游戏玩家穿越进自己游玩的电子游戏之中,开启冒险旅程。既然主人公是穿越进游戏的世界中,那么这个世界中武器的攻击力、角色的生命力等都得到量化表现就显得合情合理。以数值化的方式架构世界的思路来自电子游戏,随后在“网游文”中得到完善,最终,“穿越进游戏世界”这个设定外壳不再是必需品,作者和读者接受了基于数值骨架的玄幻修仙异世界。正如“任务—结算”模式已经得到极大的丰富发展,以至于在一些文学性更好的网文作品中,我们几乎感受不到“任务—结算”的情节单元的痕迹,但其实“任务—结算”依然是这些作品的基础结构。今天的网络文学作品也有能力对作品中的数值骨架进行精致包装,以使读者遗忘其存在,但数值化依然是网络文学世界观架构的重要依托。
  “数据库化”则意味着运用设定进行叙事,网络文学的类型化特征与此密切相关。在网络文学之中存在大量可重复使用的世界设定要素、角色设定要素与情节桥段,这些要素所构成的“数据库”为作者与读者所共享,具有公共性。通过调用网络文学设定数据库中的设定要素,作者得以更简单地创设世界、构造角色,这极大降低了网络文学的创作门槛,使更多的人有能力通过创作网络文学式的故事文本来进行自我表达,也使更多人有机会进入职业网络文学作家的行列,客观上促进了文学的大众化。当然,创作出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依然有赖于作者的天赋和努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是不使用设定、拒绝数值化与“任务—结算”结构的文学,事实恰恰相反,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常常是充分掌握了以“任务—结算”模式结构文学叙事的技巧,充分理解如何恰当利用数值化达成叙事目标,在对设定的娴熟使用和创新中凸显原创性的作品。网络文学的新的文学性标准应该在数码媒介环境之中重塑,而非纸媒文学标准的简单移植。
“主线—副本”成为网络文学创作的主流模式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网络文学的“任务—结算”模式经历了一次重要升级,“主线—副本”模式开始占据主流。“无限流”在此时的蓬勃发展是一个重要标志。尽管国内第一部“无限流”小说《无限恐怖》在2007年便已问世,但“无限流”的大流行要等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无限流”的基本故事模式是主人公穿越进一个“主神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接受任务,前往设定各异但同样危机四伏的副本世界完成任务,以提升实力或换取必要的生存资源。“副本”同样是一个借鉴自电子游戏的概念,粗略来讲,“副本”是电子游戏世界中相对独立的空间,相比于其他游戏区域,“副本”之中往往有着比较明确的任务目标,任务难度较高,奖励较好。在网络文学中,“副本”这一机制与“平行世界”这一概念结合起来,每个“副本”都是一个小小平行世界。显而易见,网络文学中“副本”世界的构造依然依托于“数值化”与“数据库化”的创作方法,而“副本”其实就是“任务—结算”模式的扩容升级版,每一个“副本”都会提供全新的场景、角色和规则供主人公探索,主人公的任务目标和行动策略都变得复杂,情节也因此变得曲折而精彩。
  与“任务—结算”模式不同的是,“无限流”的“主线—副本”模式集中地将一种新的阅读乐趣带入网络文学之中——破解世界观。由于每一个“副本”世界都与上一个截然不同,所以主人公每次进入新的“副本”时,都必须充分探索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运转逻辑是什么?基本规则都有哪些?达成任务目标的助力与阻碍是什么?设定新颖的“副本”世界常常为读者带来一种解谜的快感,只不过此时的谜面是世界本身,谜底则是世界的根本法则。由此扩展开去,“主神空间”其实也是一个世界,这个空间的运转机制是什么?它与诸“副本”世界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迫主人公进入副本世界完成任务?主人公要想逃离掌控,常常需要破解这个空间的世界观,以此为前提制定行动策略。
  “主线—副本”模式就这样将一种新的想象力带入网络文学之中,那就是追问世界的本源与根本法则。世界就像角色一样,开始在网络文学中扮演核心角色;网络文学中的第二世界不再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与变形,而是从世界的本源与根本法则开始,推演生成、再造世界。
  从“任务—结算”模式到“主线—副本”模式的升级,证明电子游戏对网络文学的影响是持续的和渐进的,也证明网络文学在其媒介转型中演化出独属于数码时代的文学技巧与叙事想象力。在这一过程中,“数值化”与“数据库化”作为数码时代文艺的底层逻辑,持续地发挥作用。电子游戏的影响开启了网络文学独特的“升级”之路。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9926
金币
290061
道行
2004
原创
2405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58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2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2:12
基于游戏经验的网络文学确实深受用户喜欢,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如《深海余烬》和《十日终焉》等,它们都入选了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2024网络文学影响力榜网络小说榜。网络文学以“任务—结算”模式为叙事根基,这种模式受到了电子游戏的深刻影响,从网络文学诞生之初就开始了。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网络文学借鉴了电子游戏中的升级机制和任务模式,创造了“打怪升级换地图”的叙事结构,这种结构在2010年前后通过《斗破苍穹》《斗罗大陆》等作品得到了成熟的发展。

“打怪升级换地图”的本质是“任务—结算”模式,这也是电子游戏的基本叙事单元。在电子游戏中,玩家接受并完成任务,根据任务的难度和完成情况获得奖励,这些奖励通常体现为角色数值的成长。在网络文学中,这种模式体现为主人公拥有短期目标,并在完成后获得成长。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可以将主人公的任何人生经历纳入叙事框架中,不仅限于打怪。

尽管这种模式在今天看来可能显得简单和重复,但它对网络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网络文学依靠在线阅读和订阅付费获得收入,因此其长度不再受限于书籍厚度。这种“任务—结算”模式有效降低了超长篇网络文学作品的创作难度,并带来了庞大的情节容量和详细刻画世界观的空间,这些都是网络文学的独特优势。

电子游戏不仅是网络文学完成媒介转型的重要资源,还体现了数码媒介的底层逻辑,如“数值化”和“数据库化”,这些特征也在网络文学创作中得到了体现。网络文学通过学习电子游戏,获得了数码媒介属性,促进了文学的大众化,并在数码媒介环境中重塑了新的文学性标准。

到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任务—结算”模式经历了重要升级,“主线—副本”模式开始占据主流,以“无限流”小说为标志。这种模式引入了新的阅读乐趣——破解世界观,将追问世界的本源与根本法则作为新的想象力带入网络文学之中。从“任务—结算”到“主线—副本”的升级证明了电子游戏对网络文学影响的持续性和渐进性,也证明了网络文学在其媒介转型中演化出了独属于数码时代的文学技巧与叙事想象力。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