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古人称之为“毒月”,确实与天地气机变化、阴阳反复有关。这个时期,阳气最旺,但内里相对虚弱,民间有五月百病泛滥的说法。因此,如何健康度过这个时期显得尤为重要。三豆汤,正是古人在与时间的对弈中,用智慧凝结出的生活经验。
五月十七的讲究,并不只是图个心安。不少地方流传着和这天有关的故事。沂蒙山区有句古谚:“十七无雨看十八,缺了天河水进家。”意思是这个节令正处麦收将近、稻秧下田的当口,万物都等一场时雨润泽。要是天不下雨,老人们就喜欢让一家人早起吃碗三豆汤,意味人间自有一份安稳和清凉。
三豆汤中的绿豆、赤小豆、黑豆各有寓意:绿豆清透新鲜,寓意清心寡欲;赤小豆微带甘味,象征除去旧病旧怨;黑豆温和敦厚,寓意补一补阳气,去一去湿气。这些食材不仅对身体有益,也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朴素愿望。
除了三豆汤,这个时令的桌上还有糯米藕片、咸鸭蛋青椒拌、手剥毛豆、清炒南瓜苗等几样不得不提的道道。这些菜虽简单,却满是对夏天最朴实的欢喜和期盼。
三豆汤的家常做法也很简单:选绿豆、赤小豆、黑豆,提前用冷水泡两三个钟头。大锅烧开后,下三豆,水多加一点,小火慢煮。要煮得汤清透,豆子酥软为佳。若喜欢甜口,舀上一勺老冰糖调味,更能提亮香气。
民俗宜忌解读中提到的“三吃、两不做”,也是安稳过夏的老理儿。三样应做的夏日习惯包括:早晚各一碗三豆汤祛祛湿热、安安心神;尝新收麦象征五谷丰登;沐浴新水洗净一天燥热。两件不宜做的包括:不空腹出门大劳以防中暑着凉;不贪口凉以免一时嘴快换一身难受。
生活小故事里,总藏着老祖宗对夏天的敬畏。三豆汤于我,不只是老人口中的“清热解毒”,更是种平淡日子的心安。世界虽大,天气虽热,只要灶头一直能炖出三豆香气,天荒地老也变得温柔。
顺着节气吃时令菜,逢着好日子喝三豆汤,日子有稀有甜,世道也就不慌不忙。我们传下的不只是一份食谱,更是一种从容,是“愿你安然度夏,平和自在”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