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贺山庄20周年庆】灌水 水楼第28期! --]

武当休闲山庄 -> 灌水茶馆 -> 【贺山庄20周年庆】灌水 水楼第28期!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  223   224   225   226  >>  Pages: ( 226 total )

jjybzxw 2025-10-31 20:15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20。盛唐歌(62):杜甫的诗③。李白像狂放不羁的骏马,杜甫像忍苦载重的犍牛,各具风范,各有价值。杜甫诗风老成稳健,倾向现实主义。他的全部诗作,一方面反映了一个诚实的知识分子一生的遭际,同时也是唐帝国由盛转衰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杜诗又被后人称为“ .. (2025-10-31 19:51) 

题目:《诗史之魂》
李白如骏马狂放,杜甫似犍牛忍重。
各具风范价值长,诗风稳健现真情。
一生遭际诚知识,帝国盛衰写照中。
杜诗又名“诗史”,历史长河留英名。
现实主义倾向明,老成稳健见心声。
杜甫才华世所赞,诗史之魂永传颂。
盛唐气象显辉煌,杜甫诗中展豪情。
千古风流人物赞,诗史之魂动人心。

zjjwjiang 2025-10-31 21:12
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21。盛唐歌(63):杜甫的诗④。安史之乱是杜甫一生最痛苦的一段经历,也是他写进诗歌的重要内容。这一期间的诗,虽也有关于个人穷通利达的慨叹,更多的诗却着眼于百姓苦难。公元756年,唐宰相房琯率四五万军队在陈陶同安史叛军激战,由于指挥失当,差不多全军覆没。

zjjwjiang 2025-10-31 21:16
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22。盛唐歌(64):杜甫的诗⑤。杜甫为此写了《悲陈陶》一诗:“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zjjwjiang 2025-10-31 21:16
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23。盛唐歌(65):杜甫的诗⑥。《悲陈陶》翻译:初冬(孟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一战之后鲜血都洒在陈陶水泽之中。蓝天下的旷野死寂无声,四万兵士一日之内全部战死。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狂欢。长安城的百姓转头向陈陶方向失声痛哭,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太平生活。

jjybzxw 2025-10-31 21:20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21。盛唐歌(63):杜甫的诗④。安史之乱是杜甫一生最痛苦的一段经历,也是他写进诗歌的重要内容。这一期间的诗,虽也有关于个人穷通利达的慨叹,更多的诗却着眼于百姓苦难。公元756年,唐宰相房琯率四五万军队在陈陶同安史叛军激战,由于指挥失当,差不多全军覆 .. (2025-10-31 21:12) 

题目:《乱世悲歌》
安史之乱苦难言,杜甫心中痛难眠。
诗中写下百姓苦,个人得失皆抛边。
公元七五六年间,陈陶之战震天撼。
房琯率军战叛军,指挥失当全军陷。
杜甫诗中悲歌起,痛悼英魂泪满衫。
乱世百姓多苦难,诗人心系国家难。
盛唐气象显辉煌,杜甫诗中展豪情。
千古风流人物赞,乱世悲歌动人心。

jjybzxw 2025-10-31 21:21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22。盛唐歌(64):杜甫的诗⑤。杜甫为此写了《悲陈陶》一诗:“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2025-10-31 21:16) 

题目:《悲陈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陈陶泽中血成水。
野旷天清战声绝,四万义军共日归。
群胡归来箭血染,胡歌饮都市中醉。
都人回面北啼哭,日夜期盼官军回。
杜甫诗中写悲壮,陈陶之战永难忘。
乱世英魂逝无声,诗人心痛泪满裳。
盛唐气象显辉煌,杜甫诗中展豪情。
千古风流人物赞,悲陈陶中寄哀思。

jjybzxw 2025-10-31 21:21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23。盛唐歌(65):杜甫的诗⑥。《悲陈陶》翻译:初冬(孟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一战之后鲜血都洒在陈陶水泽之中。蓝天下的旷野死寂无声,四万兵士一日之内全部战死。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 .. (2025-10-31 21:16) 

题目:《陈陶之悲》
孟冬时节战事起,良家子弟赴水泽。
陈陶之血染大地,旷野无声英魂寂。
四万兵士一日没,胡兵箭镞血未干。
胡歌饮醉长安市,百姓痛哭望北天。
杜甫笔下写悲愤,陈陶之役心难平。
乱世百姓多苦难,诗人泪滴诗行间。
盛唐气象虽辉煌,战乱之中显凄凉。
千古风流人物叹,陈陶之悲永难忘。

zjjwjiang 2025-10-31 22:27
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24。盛唐歌(66):杜甫的诗⑦。诗人的悲愤恰是人民的悲愤,他在替百姓呼号。杜诗中著名的“三吏”、“三别”,全面反映了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再来看看其中的《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篇幅限制,请参见原文)

zjjwjiang 2025-10-31 22:27
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25。盛唐歌(67):杜甫的诗⑧。《无家别》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是个当兵归来的青年农民。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农村普遍衰败,田园庐舍一片荒凉。这个败阵归来的士兵看到家乡已面貌全非,乡邻们走死逃亡,旧里已成空巷,连太阳都暗淡无光,一片凄惨气氛。

zjjwjiang 2025-10-31 22:28
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25。盛唐歌(67):杜甫的诗⑧。《无家别》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是个当兵归来的青年农民。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农村普遍衰败,田园庐舍一片荒凉。这个败阵归来的士兵看到家乡已面貌全非,乡邻们走死逃亡,旧里已成空巷,连太阳都暗淡无光,一片凄惨气氛。

jjybzxw 2025-10-31 22:47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24。盛唐歌(66):杜甫的诗⑦。诗人的悲愤恰是人民的悲愤,他在替百姓呼号。杜诗中著名的“三吏”、“三别”,全面反映了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再来看看其中的《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篇幅限制,请参见 .. (2025-10-31 22:27) 

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24。盛唐歌(66):杜甫的诗⑦

在历史的长河中,杜甫的名字如星辰闪耀,
他的诗篇,承载着盛唐的荣光与哀愁。
诗人的悲愤,恰是人民的悲愤,
在动荡的时代,他替百姓呼号。

“三吏”、“三别”,历史的见证,
安史之乱,百姓的苦难深重。
杜甫以笔为剑,以诗为旗,
记录着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

《无家别》中,他写道: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家园荒废,亲人离散,
诗人的心,与百姓同悲。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在战火与流离中,家的意义何在?
杜甫的追问,穿越时空,
触动着每一颗寻求安宁的心。

他的诗,不仅是文学的瑰宝,
更是历史的镜子,映照着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杜甫的诗,让我们铭记,
在和平的年代,更应珍惜家的温暖与安宁。

jjybzxw 2025-10-31 22:47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25。盛唐歌(67):杜甫的诗⑧。《无家别》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是个当兵归来的青年农民。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农村普遍衰败,田园庐舍一片荒凉。这个败阵归来的士兵看到家乡已面貌全非,乡邻们走死逃亡,旧里已成空巷,连太阳都暗淡无 .. (2025-10-31 22:27) 

题目:《无家别》
归来士兵心凄凉,家乡面目已全非。
田园荒芜庐舍破,乡邻走死逃亡悲。
旧里空巷无人烟,太阳暗淡光不辉。
安史之乱农村衰,士兵心中痛难挥。
杜甫笔下写惨象,乱世百姓多苦难。
诗人心系国家难,无家别中寄哀伤。
盛唐气象虽辉煌,战乱之中显凄凉。
千古风流人物叹,无家别诗永传唱。

jjybzxw 2025-10-31 22:48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25。盛唐歌(67):杜甫的诗⑧。《无家别》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是个当兵归来的青年农民。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农村普遍衰败,田园庐舍一片荒凉。这个败阵归来的士兵看到家乡已面貌全非,乡邻们走死逃亡,旧里已成空巷,连太阳都暗淡无 .. (2025-10-31 22:28) 

题目:《无家之悲》
归来故乡心欲碎,田园荒芜庐舍颓。
安史乱后农村衰,凄惨景象泪满杯。
乡邻逃亡走死散,空巷旧里无人烟。
太阳暗淡失光辉,一片凄凉意难言。
杜甫诗中写惨象,乱世百姓多苦难。
士兵心中痛难平,无家别时泪涟涟。
盛唐气象虽辉煌,战乱之中显凄凉。
千古风流人物叹,无家之悲永难忘。


查看完整版本: [-- 【贺山庄20周年庆】灌水 水楼第28期!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