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94。盛唐歌(36):李白的诗⑬。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nbs .. (2025-10-31 10:02)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95。盛唐歌(37):李白的诗⑭。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 (2025-10-31 10:02)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96。盛唐歌(38):李白的诗⑮。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 .. (2025-10-31 10:02)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97。盛唐歌(39):李白的诗⑯。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 .. (2025-10-31 10:54)
zjjwjiang: 中国古文化之唐诗98。盛唐歌(40):李白的诗⑰。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李白终生幻想施展抱负,干一番经天动地的大事业。 .. (2025-10-31 10:55)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99。盛唐歌(41):李白的诗⑱。李白在《上李邕》一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他以《庄子》里讲的那个搅动天海的大鹏自比,对自己的政治 .. (2025-10-31 10:55)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00。盛唐歌(42):李白的诗⑲。诗人在政治上十分天真,实际他未必具备政治家的才干,他的“大言”遭冷笑并不奇怪。然而作为诗人,他却是个天纵之才,是一只遨游天海的大鹏。他一生作诗人,政治上无作为,在他自己看来是不幸,可是对中国文学来说,却是大幸 .. (2025-10-31 11:45)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01。盛唐歌(43):李白的诗⑳。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是对社会不平的揭露和抨击,如《古风五十九首》之一首: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ní倪〕,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 .. (2025-10-31 11:46)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02。盛唐歌(44):李白的诗㉑。这是讽刺皇帝身边得势的佞幸人物。他们坐着华贵的大车招摇过市,荡起漫天灰尘。一些宦官(中贵)钱多得不得了,修起宏丽的住宅。替皇帝开心的斗鸡人,也坐着带华盖的车耀武扬威。他们鼻孔朝天,喷出的气息仿佛吹动了天空的 .. (2025-10-31 11:46)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03。盛唐歌(45):李白的诗㉒。最后诗人慨叹,社会上再也没有许由(洗耳翁)那样的贤人了,谁还能分出好人(尧)和坏人(跖)呢?传说古代的圣君唐尧要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听说后认为污染了自己的耳朵,就跑到河边去洗耳朵,他被认为是厌弃名利的贤人。跖 .. (2025-10-31 13:35)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04。盛唐歌(46):李白的诗㉓。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王朝走下坡路,李白敏感到这一点,在诗中给以暴露和讽刺。李白直接描写人民苦难的诗不太多,但写得极精彩,如《战城南》:“去年战,桑干源……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篇幅限制,省略 .. (2025-10-31 13:36)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05。盛唐歌(47):李白的诗㉔。《战城南》这首诗用的是汉代乐府诗的题目,有意学习乐府诗的传统。“桑干”、“葱河”、“条支”、“天山”都是边疆地名。唐代兵士远离故土到这些地方征战,往往有去无回。有些边疆民族以战争劫掠为业,古今不知有多少人战 .. (2025-10-31 13:36)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06。盛唐歌(48):李白的诗㉕。秦代修筑长城防备匈奴的地方,汉家儿郎仍然烽火不息,战争不断。战败的马匹在战场上悲鸣寻找它的主人,而它的主人却被乌鸦和鹰啄食,肠子都挂上枯树枝头。士卒战死,领兵的将军也空忙一场,毫无所获。 & .. (2025-10-31 15:05)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07。盛唐歌(49):李白的诗㉖。最后诗人用古代兵书的话说:战争可不是好玩的东西,有德的君主只有在不得已时才用到它。唐玄宗好大喜功,连年征战,百姓遭难,这首诗即为此而发。 &nb .. (2025-10-31 15:05)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08。盛唐歌(50):李白的诗㉗。李白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很多,多为杰作。他的这类诗同王维、孟浩然的诗格调不同,如果说王维、孟浩然的风景诗是细致入微的工笔画,李白的风景诗则是飞动椽笔的大写意。 (2025-10-31 15:06)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09。盛唐歌(51):李白的诗㉘。李白常常不是作一草一木的刻画,而是从宏观摄取大自然的神韵。长江大河,巉〔chán蝉〕岩峭壁,万里风云,幽石古木,一到他笔下立刻飞动起来,为他所驱遣,创造出一个与造化同在的神话般的世界。 & .. (2025-10-31 16:42)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10。盛唐歌(52):李白的诗㉙。例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写庐山景色: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 (2025-10-31 16:43)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11。盛唐歌(53):李白的诗㉚。这是多么宏大的气势!只有李白的胸怀才能装下这样的气势,只有李白的神笔才能写出这样的气势。又如著名的《蜀道难》中的一段:“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 .. (2025-10-31 16:43)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12。盛唐歌(54):李白的诗㉛。《蜀道难》是一段绝妙的风景描绘。诗人用极度夸张的语言写出蜀道的艰难险峻:太阳神驾着六龙的车子到这里也要折回来,奔腾的江水也要撞回来;黄鹤飞不过去,猿猴也愁于攀援。著名的青泥岭道路弯曲险怪,行人伸手可摸到天上 .. (2025-10-31 18:37)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13。盛唐歌(55):李白的诗㉜。《蜀道难》所说的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不要说去通过,就连听人说一说,也把脸都吓白了。诗人笔下蜀道上的奇姿壮彩,真可开拓读者的心胸神臆,令人魂悸魄动,惊起长嗟。这段诗句的奇思异想和豪壮奔放的风格,正是李白诗独具的 .. (2025-10-31 18:38)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14。盛唐歌(56):李白的诗㉝。清代诗人赵翼评李白诗说:“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瓯北诗话》卷一)这段话概括出李白诗的艺术风格。 (2025-10-31 18:38)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15。盛唐歌(57):李白的诗㉞。李白自觉地继承了屈原以来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加上他的天才和勤奋,创造出独特的李白风格。李白的诗歌,第一个特点是“具有浓烈的激情”。他心地纯洁,胸怀开阔,憎爱分明,高兴时美酒清歌,仰天大笑;悲愤时要“捶碎黄鹤 .. (2025-10-31 19:40)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16。盛唐歌(58):李白的诗㉟。李白诗歌的第二个特点是“无比丰富的想象力”。诗思来如迅电,去如疾风,纵横变幻,大起大落,随着他抒情的需要,上下古今人物,天文地理知识,真实的历史,虚幻的神话随时来到他的笔下,注入诗句,为他服务。 (2025-10-31 19:41)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17。盛唐歌(59):李白的诗㊱。李白诗歌的第三个特点是常用“夸张的语言”抒发激情;如“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一风三日吹倒山”之类极度夸张的诗句,在他的诗中所在皆是。唯其夸张,所以传神,极不准确的语言却极准确地表达了他的感情。 (2025-10-31 19:42)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18。盛唐歌(60):杜甫的诗①。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他青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游历过南起吴、越,北至齐、赵等地。35岁到长安求官,过了10年穷困落拓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一个八品 .. (2025-10-31 19:50)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19。盛唐歌(61):杜甫的诗②。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杜甫曾陷 城中,后逃出投奔肃宗李亨,任左拾遗。49岁时,弃官携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由好友严武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常被称为杜工部)。流落四川八年,57岁时出川,辗转流徙于湖北 .. (2025-10-31 19:50)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