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国际时装周(秋季)于9月5日至14日在北京启幕,以“耀”为主题,用10天的时尚狂欢编织出一场东方美学的当代叙事。“耀”是突破的姿态——打破传统与现代的边界,让非遗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是文化的宣言——以东方哲思为内核,用世界语言传递华夏服饰的独特魅力;是产业的进阶——联动设计、科技、商业,构建从“文化记忆”到“日常衣橱”的鲜活路径。
一、“耀”之核:东方美学的当代转译
本季时装周的核心脉络是“东方美”,从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到新中式设计的国际表达,每一场秀都在书写“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非遗的时尚重生:闭幕大秀“惠女繁花胜似锦”将国家级非遗惠安女服饰推向国际前沿。设计师保留“黄斗笠、花头巾、短上衣、宽筒裤、银腰带”的原真结构,融入提花织锦、数码印花、环保纤维等现代材质,以海洋蓝、礁石灰、沙滩金等自然色调,让传统符号与当代设计碰撞出“柔中带刚”的女性力量。此外,鲁锦、鲁绣、傣锦、马尾绣等非遗技艺通过“天才妈妈”公益项目登上秀场,与马面裙、汉服等传统形制结合,演绎“天马行空”的时尚大秀,让古老工艺从“博物馆”走进“秀场”。
新中式的国际表达:“华夏秀”原创汉服携中原文化底蕴亮相,从盛唐雍容裙裾到宋代婉约褙子,用现代面料(如牛仔、小香风)与莫兰迪色系重构传统,让汉服从“小众热爱”走向“大众风尚”。计文波等“金顶奖”设计师则以“世界语言”转译东方美学,将《千里江山图》的深墨绿、中式立领、斜襟等元素与世界裁剪融合,用“润物细无声”的细节传递东方哲学,让国风服饰获得全球审美共识。
二、“耀”之变:科技与时尚的融合共生
本季时装周的另一亮点是“科技赋能时尚”,从数字工艺到智能配饰,科技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成为东方美学的“翻译官”。
数字工艺的非遗解码:设计师运用参数化设计、AI算法解析非遗纹样,将传统图案转化为现代设计语言。例如,万龠品牌将中国传统色(黄、绿)融入时装,用COLORO色彩体系重构“只此黄绿”的东方意境,让色彩成为文化的载体。
智能配饰的时尚进阶:李未可AI眼镜作为科技配饰亮相,呼应“行山见画”主题,将民族元素、自然意境与未来科技结合。Air系列钛架半框设计轻盈优雅,City系列适配都市与户外场景,View拍摄眼镜化身“行走的创作工具”,用科技的“轻盈感”打破“数码产品”与“时尚单品”的边界,传递“科技融入人文生活”的品牌态度。
三、“耀”之广:品牌与产业的多元联动
本季时装周汇聚近20个国家、超230个品牌、400多位设计师,从国际大牌到本土新锐,从高级时装到休闲潮流,共同构建“时尚+”的产业生态。
国际品牌的东方对话:全球知名华裔设计师品牌VeraWangHAUTE、法国品牌IROnight带来最新系列,将国际趋势与东方元素融合,为时装周注入“多元文化”的活力。
本土品牌的自信表达:米休缇“见己”系列以唐宋文化为溯源,用“天工问鼎”“时空和鸣”等篇章展示中国高级时装的“形制自信”;真维斯“我不是设计师”大赛以“童真”为主题,激发青年创造力,多元风格覆盖城市潮流、户外探索、无性别主义等场景,用“以赛引潮”连接青年与品牌;盛泽织造流行趋势发布秀则以“融通”为主题,展示千年绸都的面料实力,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为时尚产业注入“源头活水”。
四、“耀”之向:时尚与商业的闭环链接
本季时装周不仅是“秀场”,更是“市场”的延伸。通过“即秀即买”“品牌日”等举措,将时尚创意转化为消费动力:
即秀即买的沉浸式体验:近30个品牌在太原、郑州等城市带来特别呈现秀,用“即看即买”构建沉浸式消费场景,让观众从“看秀”到“拥有”,实现时尚与商业的无缝连接。
联动平台的流量转化:真维斯联合京东服饰推出“服装大牌日”,用“秀场+电商”的模式实现“以秀带货”,让青年设计与大众消费对接,推动时尚产业的“年轻化”与“市场化”。
2025中国国际时装周(秋季)的“耀”,是东方美学的“当代觉醒”——它不只是一场时尚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活态实践”。从非遗的“时尚重生”到科技的“美学赋能”,从品牌的“自信表达”到商业的“闭环链接”,时装周用“耀”的姿态,让东方美学在时尚浪潮中“生生不息”,为全球时尚产业注入“穿越周期”的文化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