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阅读
  • 1回复

[保健养生]入秋之后,该换些“应季”的菜了,温润不燥、养脾胃,安康过秋冬 [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4028
金币
38069
道行
38009
原创
2448
奖券
4995
斑龄
136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5558(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9-2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1:18



这几场秋雨一下,早晚的风里立马就带上了凉飕飕的劲儿,真正的秋天算是来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一到秋天,嘴巴就特别容易干,皮肤也紧巴巴的,有时候还觉得胃口没那么好了。这其实就是咱们常说的“秋燥”在作怪。所以呀,这时候的饮食可不能像夏天那样贪凉了,得赶紧换些温润不燥、能养好咱们脾胃的“应季”菜,跟着老天爷的节奏吃,才能安安康康地度过秋冬。

今天呢,就给大家推荐4样特别适合秋天的“宝贝”蔬菜,再配上几道简单家常的食谱,咱们一起把秋天吃得明明白白,舒舒服服的!



一、山药:秋日里的“润肺健脾宝”

山药可是个好东西,性子平和,不温不燥,最是补脾胃、益肺肾。秋天吃它,既能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还能把夏天亏虚的脾胃给养回来,老少皆宜。



推荐食谱:山药胡萝卜莲子红枣猪肚汤

这道汤水润滋养,暖身又暖胃,一碗下肚,从里到外都舒坦。

1. 猪肚用面粉和盐反复搓洗干净,焯水后切成条。山药、胡萝卜去皮切滚刀块。

2. 将猪肚、胡萝卜、泡发好的莲子、几颗红枣一起放入汤锅,加足量冷水,放几片姜。

3. 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小时左右,到猪肚软烂。放入山药块,再炖20分钟。最后撒入枸杞,加适量盐调味,再煮5分钟即可。汤色奶白,味道鲜甜,特别好喝。



二、冬瓜:祛湿消肿的“秋日清道夫”

别看冬瓜名字里带个“冬”,它可是秋天的当季菜。它能清热利水,对付秋天容易有的“秋乏”和体内残留的湿热特别有效,让你感觉一身轻松。



推荐食谱:冬瓜粉丝炒金钩海米

这道菜清爽开胃,金钩海米的鲜和冬瓜的清淡相得益彰,小米辣微微提味,特别下饭。

1. 冬瓜去皮去瓤,切成薄片。龙口粉丝用温水泡软。金钩海米用少许料酒浸泡一下。

2. 热锅凉油,先下蒜末和泡好的海米、小米辣圈爆香。

3. 倒入冬瓜片,快速翻炒至微软。加入泡软的粉丝,沿锅边淋入少许生抽和泡海米的水,快速翻炒均匀。尝一下味道,根据需要加少许盐,撒上香菜段,炒匀即可出锅。



三、小白菜:清淡平和的“肠胃清润剂”

秋天的小白菜格外鲜嫩,它维生素丰富,能清火润燥,通利肠胃。吃起来自带一股清甜,做法简单,是餐桌上少不了的家常美味。



推荐食谱:小白菜素馅饺子

这个馅的饺子清新不腻,小白菜的清爽和香菇的鲜美融合,粉丝增加了滑糯口感,营养又美味。

1. 小白菜洗净焯水,挤干水分后切碎。胡萝卜、泡发的香菇也切碎。龙口粉丝泡软后切小段。

2. 将所有馅料混合,加入盐、生抽、蚝油、少许香油和食用油,搅拌均匀。

3. 用和好的面团擀皮,包成饺子。

4. 水开后下饺子,煮到饺子全部浮起,肚皮鼓鼓的就可以捞出来享用了。



四、南瓜:温和甜美的“全能营养王”

橙黄诱人的南瓜是秋天的代表,它性温味甘,能补中益气,富含的果胶还能保护胃黏膜。蒸着吃、煮粥吃、做菜吃,怎么都好吃。



推荐食谱:番茄酱炒南瓜片

这是一道酸甜软糯的快手菜,番茄酱的酸爽巧妙地中和了南瓜的甜腻,口感层次特别丰富。

1. 南瓜去皮去瓤,切成薄片。准备少许蒜末。

2. 锅中放油烧热,下蒜末爆香。倒入南瓜片,翻炒一两分钟。

3. 加入一大勺番茄酱,少许盐和糖,翻炒均匀。

4. 加入少量清水,盖上锅盖焖煮几分钟,直到南瓜片软糯,汤汁收浓即可。

秋天啊,就是个讲究“收”和“养”的季节。咱们的饮食也跟着变一变,少吃生冷辛辣,多给家人和自己做些像山药、冬瓜、小白菜、南瓜这样温和滋润的菜肴。应季而食,就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养生之道。

1条评分金币+21
xian209 金币 +21 - 3小时前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9798
金币
443202
道行
2004
原创
2428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237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2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2:55
秋天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加大,空气中湿度降低,容易导致人体津液耗损,出现“秋燥”症状,如口干舌燥、皮肤紧绷脱屑、咽喉不适、大便干结,甚至食欲减退、情绪烦躁等。中医认为“燥胜则干”,秋季属金,对应肺脏,因此调养应以润肺生津、滋阴养阴、健脾益气为核心。以下从饮食、起居、情志、运动和中医调理五个维度,系统阐述缓解秋燥的综合策略:

---

一、饮食调养:以“润”为本,兼顾脾胃运化

1. 多食滋阴润燥食物  
   秋季宜多吃具有生津润肺、养阴清热作用的食物,如:
   - 水果类:梨(尤以雪梨为佳)、百合、银耳、莲藕、荸荠、甘蔗、葡萄、柿子;
   - 蔬菜类:白萝卜、菠菜、山药、南瓜、莲子;
   - 豆制品与坚果:豆浆、芝麻、核桃、杏仁(可煮杏仁茶);
   - 药食同源食材:麦冬、玉竹、沙参、枸杞子,可入汤或泡水饮用。

   推荐食疗方:  
   - 银耳莲子羹:银耳滋阴润肺,莲子健脾安神,加冰糖慢炖,早晚温服;  
   - 百合雪梨汤:清肺润燥,适合干咳少痰者;  
   - 蜂蜜水或柠檬蜂蜜水:晨起空腹饮用,润肠通便、缓解口干。

2. 避免辛辣燥热之品  
   少吃辣椒、花椒、生姜、大蒜、烧烤、油炸食品等辛温发散之物,以防助燥伤阴。同时减少饮酒,酒精易耗伤津液。

3. 合理饮水,少量多次  
   每日饮水量建议1500–2000毫升,以温开水为主,避免冷饮刺激胃肠。可在水中加入少量菊花、枸杞、石斛等,增强润燥效果。

4. 调理食欲不振:健脾开胃是关键  
   秋燥伤肺,肺气不宣亦影响脾胃功能(中医称“子盗母气”),导致食欲下降。可适当食用山楂、陈皮、白扁豆、小米粥等健脾消食之品。餐前可用山楂片泡水饮用,促进胃酸分泌。

---

二、起居调摄:顺应秋令,收敛阳气

1. 早睡早起,养阴护肺  
   《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建议晚上9–10点入睡,早晨5–6点起床,顺应阳气收敛之势,利于阴液滋养。

2. 保持室内湿度适宜  
   使用加湿器或将一盆清水置于房间,将湿度维持在50%–60%,可显著缓解皮肤干燥与呼吸道不适。避免长时间空调或暖气直吹。

3. 护肤保湿,内外兼修  
   - 外用:选择含有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甘油等成分的保湿霜,洗后立即涂抹锁水;
   - 内调:补充富含维生素A、E及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胡萝卜、深海鱼、坚果,有助于改善皮肤屏障功能;
   - 减少热水洗澡频率,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破坏皮脂膜。

---

三、情志调节:静心宁神,防“悲秋”扰气机

秋季在志为悲,肺主悲忧,气候萧瑟易引发情绪低落、焦虑、失眠等问题,进而加重食欲不振与身体不适。应注重心理调适:

- 多参与户外活动,如登高、散步、太极,吸收自然清气,舒展胸襟;
- 练习正念冥想、深呼吸或八段锦,帮助安定心神;
- 避免过度思虑,保持心境平和,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

四、适度运动:宣发肺气而不耗津

秋季不宜剧烈运动至大汗淋漓,以免“汗出太过,伤阴耗气”。推荐温和有氧运动:

- 晨起慢跑、快走、瑜伽、太极拳等,每次30–60分钟,微微出汗即可;
- 运动时间宜选在上午或午后阳光充足时,避开清晨雾重与傍晚寒凉;
- 运动前后注意补水,可饮用温盐水或淡糖水防止电解质失衡。

---

五、中医辨证调理:个体化干预更有效

若秋燥症状较重,可结合体质进行中药调理:

| 体质类型 | 主要表现 | 推荐方剂/中成药 |
|----------|--------|----------------|
| 温燥偏盛 | 口干咽痛、干咳少痰、鼻干出血、舌红少苔 | 桑杏汤 或 养阴清肺丸 |
| 凉燥侵袭 | 干咳无痰、恶寒头痛、鼻塞流清涕 | 杏苏散 |
| 肺脾气虚 | 食欲不振、乏力、大便溏薄、皮肤干燥 | 参苓白术散 加减 |
| 阴虚火旺 | 手足心热、夜间盗汗、心烦失眠 | 百合固金汤 或 六味地黄丸 |

> ⚠️ 注:中药使用需经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不可自行长期服用。

此外,穴位保健亦有良效:
- 按揉太渊穴(手腕横纹桡侧端):补肺气、润肺阴;
- 按摩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健脾和胃,增强食欲;
- 艾灸关元、气海:适用于阳虚怕冷者,提升正气。

---

总结:应对秋燥,贵在“润、静、缓、调”

秋季养生的本质是顺应“收敛”之机,通过润燥养阴以护肺,健脾和胃以助纳,调神守静以安志,适度运动以通气机,实现身心平衡。切忌急于进补或盲目清火,应根据个人体质差异灵活调整。只要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时、情志有度、运动有方,便可安然度过“多事之秋”,为冬季储备充足的精气神。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