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阅读
  • 1回复

[智能应用]数“智”上博 创见未来[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4122
金币
9642
道行
19523
原创
29373
奖券
18038
斑龄
200
道券
1055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61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9-2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8:39


  《山水江南》数字展。
  上海博物馆供图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为积极响应城市数字化转型,顺应公众精神需求的新变化,上海博物馆通过建设“观众友好型”与“数字智慧型”博物馆,着力打造数字化文化体验的“潮流地”与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新标杆,旨在为公众创造更智能、更沉浸、更美好的新型文化体验场景。
  虚实结合,重塑观展体验。展览是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内内容最广泛、方式最多元的应用场景。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古埃及文明大展”中,我们携手国内顶尖多媒体团队对展厅进行数字化创意探索,打造多处沉浸式空间。我们还携手“博新全宇宙”,打造元宇宙展厅“消失的法老:胡夫金字塔沉浸式探索体验展”,通过45分钟的VR沉浸式旅程,让观众亲历一段穿越时空的文明探索。
  在上海博物馆东馆,配合中国古代艺术通史陈列常设展厅,我们全新打造了“数字馆”展厅。首展“山水江南”结合中国古典绘画20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数字技术对展品进行二度创作,构建了一个从五代至清代中国江南山水画演变的沉浸式空间。自开放以来深受观众特别是亲子家庭和海外观众的欢迎,成为东馆热门的“打卡点”之一。
  上海博物馆70周年馆庆之际,我们推出“海上博物”数字藏品平台,这是全国博物馆首个自行研发、基于区块链技术体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藏品平台,持续推出一系列馆藏文物和特展相关数字藏品。此外,我们也与上海数交所达成战略共识,将共同围绕数字经济发展、数据要素流通交易、数字资产合作等课题开展实质性合作。
  我们还全面升级了东馆的“智慧导览”服务,融合定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260余件精品文物提供语音、视频、漫画、动画及互动游戏等多元讲解形式。基于丰富的馆藏知识库,“AI尚博导览助手”不仅结合了结构化知识图谱与语义理解能力,还具备多语种语音和文字交互功能,打破传统标签式解说的局限,实现了“有问有答”的全新交互体验。
  数字孪生,赋能考古未来。上海博物馆是国内最早开展文物保护科技工作的博物馆之一。我们正在建设“长江口二号”沉船考古与保护数字孪生系统,通过开展全生命周期考古发掘信息数字化采集、建设全业务流程管理平台、搭建数字化考古成果展示利用平台,形成“长江口二号”沉船专有的场景数字孪生,为构建考古“元宇宙”提供场景示范和重要组成,并为“长江口二号”沉船的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提供科学精准、全方位的数据资料保障。我们希望,随着上海博物馆北馆建设的同步推进,这一系统的落地将真正实现“长江口二号”沉船数字化考古全过程管理,为中国水下考古工作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上博方案”。
  智慧转型,构建博物馆管理新生态。随着“大博物馆计划”的推进,上海博物馆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为“智慧化转型”,积极构建智慧博物馆“3M”体系,即基于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藏品智慧保护(AIM)、基于场馆运营可视化的智慧管理(BIM)和基于观众体验度的智慧服务(CIM)一体化系统,我们希望通过智能化技术的深度应用,全面提升博物馆场馆运维效率、藏品管理能力和观众服务体验,为博物馆的科学决策、精准运营和服务升级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构建博物馆智慧管理新生态。如今,当观众步入上海博物馆东馆大厅,即可通过电子屏幕实时了解各展厅及展览的人流动态。不仅如此,更多涵盖文物状态、设备运行、观众客流、社交媒体互动等多维度的数据正持续汇聚至后台系统。对这些多源大数据的整合、分析与应用,已成为我们实现智慧博物馆运营与管理的关键所在。
  展望未来,上海博物馆将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在博物馆多元场景中的创新应用,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以科技之力赋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9571
金币
441381
道行
2004
原创
2428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234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2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8:52
上海博物馆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努力体现了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意义。通过打造“观众友好型”与“数字智慧型”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不仅提升了公众的文化体验,还为博物馆的管理和服务带来了革新。以下是上海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一些关键点:

1. 数字化展览体验:上海博物馆通过与多媒体团队合作,对展厅进行数字化创意探索,打造沉浸式空间。例如,“古埃及文明大展”中的VR沉浸式体验,让观众亲历文明探索。这种虚实结合的方式,重塑了观展体验,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历史文化。

2. 数字藏品平台:上海博物馆推出的“海上博物”数字藏品平台,基于区块链技术体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该平台持续推出馆藏文物和特展相关数字藏品,为公众提供了新的文化体验方式。

3. 智慧导览服务:上海博物馆东馆的“智慧导览”服务融合了定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精品文物提供多元讲解形式。这不仅提升了观众的体验,还通过丰富的馆藏知识库和多语种语音文字交互功能,实现了“有问有答”的全新交互体验。

4. 数字孪生与考古:上海博物馆正在建设“长江口二号”沉船考古与保护数字孪生系统,通过全生命周期考古发掘信息数字化采集、全业务流程管理平台、数字化考古成果展示利用平台,为构建考古“元宇宙”提供场景示范和重要组成。这一系统将为中国水下考古工作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上博方案”。

5. 智慧博物馆“3M”体系:上海博物馆积极构建智慧博物馆“3M”体系,包括藏品智慧保护(AIM)、场馆运营可视化智慧管理(BIM)和观众体验度智慧服务(CIM)。通过智能化技术的深度应用,博物馆提升了场馆运维效率、藏品管理能力和观众服务体验。

6. 未来展望:上海博物馆将继续拥抱数字化浪潮,拓展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在博物馆多元场景中的创新应用,以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上海博物馆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不仅提升了博物馆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还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和深入的文化体验。这正是建设数字中国在文化领域的生动体现。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