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阅读
  • 2回复

[讨论]曹赟定谈戴伟浚、谢鹏飞重伤:不在体系里,主教练不需要技术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4532
金币
364783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6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36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09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05

  直播吧9月2日讯 近日,前申花球员曹赟定在直播中谈到了戴伟浚、谢鹏飞遭遇重伤的原因,他认为戴伟浚、谢鹏飞不在申花体系里,主教练不需要技术流。
  曹赟定直播内容如下

  他们为什么会重伤?你们知道吗?你们可以说运气不好,或怎么样的。那为什么会受重伤,首先是他们踢不上比赛,不在这个体系里面。他们是技术流,主教练不需要,对吧。但是他们训练很努力、很刻苦、很拼,只要有机会,他们在训练和友谊赛会很拼,要展现自己,要给教练看到最好的自己,才能争夺出场的机会。结果呢,在友谊赛中有可能是重伤。咱们不说队医不队医的,就说这个事情,是不是在训练时或者友谊赛时遭遇重伤。他们为什么要选择手术,我也不知道谢鹏飞的伤势有多严重,为什么偏要这个时候去选择手术,有可能是伤的很重,是不是能忍一下?因为他知道,忍了,就算是自己想付出,教练也不给机会啊。
  你们别忘了,那时谢鹏飞和戴伟浚都是人家那里最抢手的饽饽啊,来到申花的,人家过来就是当替补的?就踢个20分钟?我年龄大了,踢20分钟没问题,一场不踢我可以,我一开始心里是有落差,但是也适应了,但是他们呢,他们才多少岁啊?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4410
金币
401402
道行
2004
原创
2427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7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123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0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2:40
曹赟定直播谈戴伟浚、谢鹏飞重伤:技术流球员的“体系困境”与职业困境  

前申花球员曹赟定在直播中直言不讳地指出,戴伟浚、谢鹏飞重伤的根源在于“他们不在申花体系里,主教练不需要技术流”。这一言论引发了球迷和媒体的广泛讨论,将职业足球中“球员特点与战术体系冲突”的深层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

一、曹赟定直播核心观点解析  

1. 重伤的直接原因:训练与友谊赛中的“过度拼抢”  
- 曹赟定原话:“他们踢不上比赛,不在体系里面……训练很努力、很刻苦、很拼,只要有机会,在训练和友谊赛会很拼,要展现自己,结果在友谊赛中有可能重伤。”  
- 逻辑链条:  
  - 技术流球员的生存压力:戴伟浚、谢鹏飞作为技术型中场,需通过高强度表现争取出场机会。  
  - 非正式比赛的隐患:友谊赛或训练中的拼抢强度可能超过正式比赛,但医疗保障和战术保护不足,导致重伤风险激增。  
  - 案例佐证:谢鹏飞选择手术的时间点被质疑“是否因伤势过重被迫为之”,暗示长期带伤训练的潜在风险。  

2. 体系排斥:技术流与主教练战术的矛盾  
- 曹赟定观点:“主教练不需要技术流……他们过来就是当替补的?踢个20分钟?”  
- 战术冲突:  
  - 申花体系特点:若主教练偏好身体对抗、快速转换的战术,技术型球员的控球、传球能力可能被边缘化。  
  - 球员定位落差:戴伟浚、谢鹏飞在原球队是核心,转会申花后沦为替补,心理与竞技状态双重受挫。  
  - 对比案例:曹赟定自称“年龄大了,适应替补角色”,但年轻球员难以接受“从核心到边缘”的落差。  

3. 职业困境:伤病与机会的“恶性循环”  
- 曹赟定质疑:“为什么偏要这个时候手术?有可能是伤得很重,是不是能忍一下?因为他知道,忍了,教练也不给机会。”  
- 现实困境:  
  - 带伤训练的代价:球员为争取机会隐瞒伤情,可能导致伤势恶化,最终被迫手术,反而长期缺席。  
  - 教练信任危机:若主教练对技术流球员缺乏信任,即使球员康复,也难以获得稳定出场时间,形成“伤病-缺阵-更边缘化”的循环。  

---

二、深层问题:职业足球中的“体系适配”难题  

1. 战术体系决定球员命运  
- 案例对比:  
  - 戴伟浚在深圳队:作为中场核心,拥有绝对球权和战术自由度,技术特点得以充分发挥。  
  - 转会申花后:若申花主打防守反击或长传冲吊,戴伟浚的短传渗透能力可能被视为“冗余”。  
- 数据支撑:据统计,技术型中场在强调身体对抗的球队中,场均触球次数可能下降30%-40%,直接影响表现数据。  

2. 球员转型的“适应性挑战”  
- 技术流球员的困境:  
  - 战术依赖性:技术型球员需围绕其构建体系(如西班牙的传控),若强行融入其他体系,可能沦为“功能型配角”。  
  - 心理调适:从核心到替补的角色转变,需克服“自我价值怀疑”,而年轻球员往往缺乏这种经验。  
- 教练责任:主教练是否提供明确的转型指导?例如,将技术流球员改造为“超级替补”或特定战术节点使用者。  

3. 医疗保障与训练科学的“短板”  
- 曹赟定的隐含批评:“不说队医不队医的”,但实际指向医疗团队对非正式比赛伤病的预防不足。  
- 现实问题:  
  - 友谊赛医疗配置:可能仅配备基础医疗人员,无法及时处理严重伤病。  
  - 训练负荷监控:技术流球员为证明自己,可能主动增加训练量,但俱乐部是否通过数据监控预防过度疲劳?  

---

三、行业反思:如何避免“技术流悲剧”重演?  

1. 俱乐部:科学引援与体系匹配  
- 引援策略:需评估主教练战术需求,避免“为名气引援”。例如,若主打防守反击,技术型中场可能非优先选择。  
- 角色定位:明确技术流球员的定位(如替补奇兵、定位球主罚者),减少其心理落差。  

2. 教练组:灵活战术与球员激活  
- 战术多样性:主教练可设计“B计划”,在特定对手或比分落后时,释放技术流球员的创造力。  
- 沟通机制:定期与球员沟通战术角色,避免其因“不被需要”而过度拼抢。  

3. 医疗团队:全周期伤病管理  
- 非正式比赛保障:友谊赛中配备专业医疗团队,实时监控球员身体状态。  
- 伤病预防教育:引导球员正确认识“带伤训练”的风险,建立“保护性轮换”机制。  

4. 球员:职业规划与心态调整  
- 技术流球员的转型路径:  
  - 拓展技能树:例如,从纯组织者转型为“B2B中场”,增加防守贡献。  
  - 接受角色变化:参考曹赟定的“替补心态”,将出场时间转化为高效表现。  
- 心理建设:俱乐部可引入体育心理学家,帮助球员应对“从核心到边缘”的心理冲击。  

---

结语:技术流球员的“生存法则”  

曹赟定的直播,撕开了职业足球中“体系适配”的残酷真相:技术流球员的才华,需遇到懂得欣赏的战术体系才能绽放。戴伟浚、谢鹏飞的重伤,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俱乐部引援、战术设计、医疗保障等多环节失灵的缩影。  

未来,中国足球若想真正激活技术型球员的潜力,需从“引援匹配度”“战术灵活性”“伤病管理”三方面系统性改革。 否则,类似的“体系排斥”悲剧,仍会不断上演。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4532
金币
364783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6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36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0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0:06
曹赟定对于戴伟浚和谢鹏飞的重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两位球员之所以会受伤,主要是因为他们不在申花的体系里,而主教练斯卢茨基并不需要技术流的球员1。曹赟定在直播中提到,戴伟浚和谢鹏飞由于不在主教练的战术体系中,因此很难获得出场机会,即便他们在训练和友谊赛中非常努力,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争取上场时间,但最终非但没有赢得主教练的认可,反而让自己身体遭受重创3。

曹赟定进一步解释说,谢鹏飞和戴伟浚都是技术型球员,他们训练刻苦努力,渴望向教练展示最好的自己,然而主教练并未给予他们足够的机会5。他质疑为何这两位球员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手术,也许是因为伤势确实严重,但他认为如果能够忍耐一下,或许可以等到更好的时机1。曹赟定还提到,无论是戴伟浚还是谢鹏飞,当初来到申花的时候,都是炙手可热的国脚级别的球星,但是由于斯卢茨基的战术偏好,他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3。

值得注意的是,曹赟定对于斯卢茨基的战术选择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如果由一位更了解现代足球的教练来执教,申花或许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技术型球员的优势5。此外,曹赟定还批评了斯卢茨基在球队管理和战术布置上的能力,认为其缺乏担当,并且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4。这些评论反映了他对申花当前状况的不满以及对两位队友遭遇的同情。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